【热门】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三篇
日子如同白驹过隙,不经意间,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、新的收获,该为自己下阶段的学习制定一个计划了。我们该怎么拟定计划呢?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3篇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1
一、指导思想:
复习的目的既要帮助学生整理知识,使知识条理化,形成体系,又要适当进行技能的训练,以培养学生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。在此过程中,重点是帮扶学困生,查漏补缺,解决他们在知识与技能上的缺失。
二、学情分析
三年级学生整体看,大部分学生学习较为主动,具有较好的学习习惯。基础知识比较扎实。两个班都有两极分化比较明显,整体较为浮躁,特别是在计算方面,粗心现象普遍存在,经常出现抄错数,写错符号,忘记进位等情况。每班均存在4至5名学生对于独立解决两步应用题存在一定的问题,主要是由于不能很好的理解题意导致。另外还有少部分学生学习状态不稳定,还需要老师和家长做好思想引导工作。
三、指导思想:
以书本为主,训练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,在解题过程中,培养学生的审题和解题能力。
四、复习的具体计划
内容 措施 目标
第一课: 1、小数的初步意义及读、写、大小比较
3、一位小数的加减法
4、解决相关简单生活问题 1、 听写小数;
2、 “翻译”小数:读、写法之间互换;
3、 用小数表示物品的价格;
4、 回顾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;
5、 巩固练习
6、 准确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计算,注意整数与小数的加减法。1、熟练、正确读写小数
2、正确进行小数大小比较
3、准确把握问题情境,正确解决问题。
第二课时 对称、平移和旋转 1、判断生活中对称、平移和旋转现象
2、在方格纸中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
3、数出平移后图形的移动距离
4、在方格纸中画出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1、能正确判断生活中对称、平移和旋转现象
2、能正确画出指定形的轴对称图形式平移后的图形
第三课时 统计与可能性
(1)回顾平均数的意义,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,并作简单分析; (2)回顾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,并列举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。 1、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,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及作用
2、 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,并作简单分析;
3、 对一些简单生活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判断,并列举出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。 1、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,并能作简单合理的分析
2、能对一些简单生活事件的发生与否作出判断,并列举出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。
第四课时 乘法
(1)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练习 (2)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1、口算练习:抢答,并说算理;
2、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;
3、巩固练习 1、能正确进行口算
2、能正确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
第五课时 乘法
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 1、结合实例: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中,每一步的含义。
2、解决相关的简单生活实际问题 准确把握问题情境,正确解决问题。
第六课时
面积
面积的含义及长方形、正方形面积的计算
长方形、正方形的面积与周长的比较 1、什么是面积。
2、长方形、正方形面积的计算
3、什么是周长
4、长方形、正方形周长的计算
5、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生活实际问题 能正确求出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
能正确区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与周长,并能正确解决问题。
第七课时 认识分数
(1)分数的意义,认、读、写简单的分数
(2)分数的大小比较及简单分数的加减法计算
(3)相关的简单生活问题 1、 结合实例,说说分数各部分的意义;
2、认、读、写简单的分数;
3、说说同分母分数和同分子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
4、说说同分母分数(分母小于10)的加减计算方法
5、巩固练习 1、能用分数正确表示物品的数量
2、能正确进行简单分数的'大小比较及加减运算
3、准确把握问题情境并解决问题。
第八课时 查漏补缺
五、复习形式、要求及措施
1、在复习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、主动性和创造性,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,主动获取知识,领悟方法,促进思维。
2注意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,着重进行“双基”的训练,分层推进,课堂作业、课后作业分层次。
3、要从重视记忆转向重视思维。
4、复习方法多样化。
5、注意精选练习作业,不机械式重复,减轻学生负担。
6、逐单元、有重点进行复习
7、抓薄弱环节,进行集中练习
8、作综合试卷,形成综合处理能力。
9、抓住个别落后生,采取一对一的复习。
抓住落后面较大,在逐一复习和集中复习效果不好的个别学生,采取一对一式的复习。让落后生也能跟上步伐,巩固知识,缩小落后面。
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2
一、基本情况
本班共有学生65人,男生:26人;女生39人。大多数学生上课大胆发言,学习效率较高;一小部分学生贪玩,上课经常不能注意听讲。在本学期的教学中,首先要抓好学生的学习习惯,二要对少数差生注意个别指导。
二、教材内容
本册教材包含以下单元:
1、除法
2、年月日
3、平移和旋转
4、乘法
5、观察物体
6、千米和吨
7、轴对称图形
8、认识分数
9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
10、统计
11、认识小数
12、整理与复习
三、教学目标
1、知识与技能方面。
(1)数与代数
会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,比较容易的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,比较容易的两位数乘整十数。
能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,两位数乘两位数,能笔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。
能估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百多或几十多,估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。
能初步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,初步理解几分米是十分之几米,几角是十分之几元。
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,能读写一位小数和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。
认识年、月、日,能区分大月、小月,判断平年、闰年,知道1千米=1000米,1吨=1000千克,并能进行简单换算。
(2)空间与图形
能指出由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搭成的物体三视图,能根据比较简单的视图要求拼搭物体。
结合实例感知生活中觉的平移、旋转、对称现象,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。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平移,能动手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。
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,认识面积单位,能选用适宜的面积单位估计、测量、表达图形的面积。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,能计算或估计有关的面积。知道平方厘米、平方分米、平方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,会进行简单的换算。
(3)统计与概率
结合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。
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平均数。
会用平均数描述一组数据的善。
会用平均数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、分析。
2、数学思考方面。
发展数感,发展抽象概括与推理能力,发展抽象思维,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,发展合情推理和初步演绎推理能力,发展统计观念,初步具有清晰地表达自己思考过程的能力。
3、解决问题方面。
能应用在本册教科书里学到的运算知识,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,发展应用意识,能利用估计、判断解决问题结果的合理性。
4、情感与态度方面。
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,初步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,体会数学与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息息相关。能够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、评价他人。
四、教学措施
1、备好每一节课,上好每一节课,批改好每一次作业。
2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。
3、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,因材施教。
五、教学进度安排:
一 除法 10课时
二 年、月、日 3课时
三 平移和旋转 2课时
四 乘法 9课时
五 观察物体 2课时
六 千米和吨 5课时
七 轴对称图形 2课时
八 认识分数 6课时
九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9课时
十 统计 4课时
十一 认识小数 4课时
十二 整理与复习 4课时
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3
一、学生分析
三年级这两个班共有学生86人,学习情况不均衡,但从三年级开始,孩子们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,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除了掌握基础知识以外,更多的是一些比较“活”的题目,它与生活的联系越来越密切,也就是我们要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,这不仅要扎实的基础知识,还要有灵活运用的能力。
班级里有一部分学生学习习惯相当好,上课时专心,作业专注,所以作业速度很快。可同时也有一部分学生上课的时候,默默无闻,你讲什么充耳不闻,做作业的时候却磨蹭、拖拉。正是因为孩子学习习惯上的差异,而造成了学习效率的一种差异。我们允许个体之间有差异,但是差异太大时就要反思:是不是自己的孩子在学习能力、学习效率上有问题。
二、教材分析
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:万以上数的认识,年、月、日,小数的初步认识,计算器,三位数乘两位数,观察物体,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,平行与相交,统计。
三、教学目标
(一)数与代数
1.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,能认、读、写小数。
2.能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,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。
3.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。
4.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,并能对结果 的合理性进行判断。
5.认识年、月、日,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。
(二)统计与概率
1.对数据的收集、整理、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。
2.通过实例,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、条形统计图(1格代表 1个单位),并完成相应的图表。
3.能根据简单的问题,使用适当的方法(如记数、测量、实验等) 收集数据,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。
4.通过丰富的实例,了解平均数的意义,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(结果为整数)。
5.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,能和同伴交换 自己的想法。 (三)实践活动
1.经历观察、操作、实验、调查、推理等实践活动;在合作与交 流的过程中,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。
2.获得一切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,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。
3.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。
(四)思想品德和情感教育
1、在与同伴交流认数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,初步培养合作意识,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,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,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。
2、养成认真作业、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。
四、重点、难点
1、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,能认、读、写小数。能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,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。
2、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,培养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、观察社会的意识,在体验数学价值的同时,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。
五、教学措施
(一) 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。
1、 进一步加强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。
2、 处理好基本训练与创造性思维发展及后继学习的关系。
(二)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,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。
1、 本册教材设计了适量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,给学生提 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和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。培养学生肯于钻研 善于思考、勤于动手的科学态度。
2、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,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。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,要适时,有效的帮助和引导。
3、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,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。
(三)讲普通话,写规范字纳入课堂。规范学生的普通话水平,无论课堂还是课下,养成讲普通话的好习惯。
六、教研专题
本学期我的教研专题是《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,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》
在教学中,用多种媒体来创设情景,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是一种有效的手段。例如我在教学《认识厘米》时,其中有一内容是教学生估测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。考虑到这一内容比较抽象,学生难以理解,所以我先提出问题质疑:同学们,你们知道小猫是怎样抓躲在洞里的小老鼠吗?此时学生都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,特别想知道小猫是如何抓躲在洞里的小老鼠的。于是我让学生观看一段动画片:一只小猫在追一只老鼠,忽然这只老鼠窜到了小洞里,于是小猫就用自己的胡子在洞口量一量,如果小猫的胡子的宽度与洞口一样宽,说明小猫的身子能进入洞口,才有希望抓住老鼠。学生看到小猫就是靠用胡子来估测洞口大小,才能进入洞里抓住老鼠。接着我揭示本堂课的主旨:今天我们也要来学习如何估测物体的长度。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尺子,学生们在刚才情境的熏陶下,对这一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好奇,纷纷寻找身边的“尺子”,有的说自己的食指宽就是1厘米;还有的说自己的课桌是80厘米等,只要把要测量的物体与这些生活中的“尺子”比划,就能估测长短,最后得出结论:用这些“尺子”同样可以估测出物体的长短。可见,媒体恰当的演示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好奇心,激起了他们探索知识的欲望,并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。